早期比特幣持有者一夜暴富的故事,或是投資者因丟失虛擬錢包而造成巨大損失的案例,已成為虛擬資產投資風險與機遇的兩極寫照。這些事例既展現了虛擬資產的吸引力,也暴露出其潛在風險-尤其對不熟悉底層技術或市場規則者而言。

如今,虛擬資產交易所買賣基金(Virtual Asset ETF)的興起為這一新興領域提供了更合規、更易參與的入場方式。虛擬資產ETF讓投資者無需面對自主託管、複雜交易平台或無監管市場的困擾,即可獲得比特幣、以太幣等數位資產的敞口。

 

機構資金為何青睞虛擬資產ETF

虛擬資產ETF運作模式與傳統ETF相似:受監管、運作高效,並由持牌託管機構與審計機構提供支援。全球機構投資者如退休金、保險公司及資產管理公司對虛擬資產ETF日益增長的投資,印證了ETF作為虛擬資產配置工具的可靠性。

機構投資者的這種偏好是源於ETF相較直接持有虛擬資產或使用離岸交易所,具備更嚴格的合規標準、透明度與安全保障。

 

合規透明:ETF構建較安全的入場通道

在香港,ETF受到證監會(SFC)監管。券商須確保投資者充分認知風險後方可交易,基金經理需每日披露持倉,並與持牌託管人及審計機構合作——這些標準與傳統互惠基金一致。

此類監管框架為投資者提供了保障。與無監管平台不同,虛擬資產ETF管理人須遵循合規機制:基金資產會作獨立托管,運營失誤也將伴隨相應追責。

 

規避自主託管風險

直接持有加密貨幣的最大風險之一在於自主託管。專家估算,約20%的比特幣因密碼遺忘或丟失私密金鑰而永久消失。

虛擬資產ETF通過機構級、已投保的託管人解決這一痛點。投資者既無需操心數字錢包管理,也不必擔心助記詞備份問題。即使券商帳戶登錄異常,透過一般找回密碼的流程即可解決問題——這與區塊鏈錢包一旦丟失便無法追回的特性形成鮮明對比。

 

像買賣股票一樣投資加密貨幣

虛擬資產ETF於港股市場交易時段在香港交易所掛牌交易,其買賣流程與一般證券無異。這種熟悉的買賣模式尤其適合已有證券交易經驗的傳統股票投資者,大大降低了虛擬資產的投資門檻。

 

為何選擇現貨ETF

雖然現貨與期貨ETF均提供加密貨幣敞口,但二者結構與表現具有一定差異:

  • 現貨ETF 直接持有標的資產,緊密追蹤標的價格,更直接獲得加密貨幣價格變化的敞口,產品結構上不具有衍生品的複雜性及風險,較為簡單;
  • 期貨ETF 需定期操作期貨展期合約,由此產生展期成本、跟蹤誤差及績效損耗,在波動或趨勢性市場中尤為明顯。

現貨ETF憑藉透明度高、結構簡單、能更直接反映標的資產表現等特點,逐漸獲得更多長期投資者的青睞。

 

投資者需注意風險與保障

市面上,香港上市的虛擬資產ETF每年約1%或更低的管理費,為投資者換來專業管理、安全託管及監管保障。表面看來,直接投資加密貨幣成本更低,但往往伴隨隱性風險、操作複雜度及不可逆的操作失誤。

需注意的是,市場波動性依然存在。ETF雖不能消除價格波動,但為參與這一高增長資產類別提供了結構化、合規且專業的入場途徑。

對於既想把握加密資產機遇,又不想被技術問題所煩擾的投資者,ETF無疑是一個較低門檻的投資起點。

 

免責聲明

本資料由 MicroBit Capital Management Limited(「MicroBit」)提供,僅供香港投資者參考。所有內容僅作為一般資訊用途,並不構成購買或出售任何金融工具的要約、招攬或推薦,也不構成法律、財務、稅務或投資建議。投資涉及風險,投資價值可能會上升或下降,投資者可能會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本金。過往業績並不代表未來表現的保證。投資者在作出任何投資決策前,應仔細考慮自身的投資目標和風險承受能力,並諮詢專業財務顧問以獲得適當的建議。

MicroBit 並不保證所提供資訊的準確性、時效性、完整性或可靠性。所有材料均以「現狀」方式提供,且不附帶任何形式的保證,包括但不限於適銷性、特定用途的適用性或非侵權性。投資者應謹慎使用本資訊,並意識到其中可能存在的限制。

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(「證監會」)的授權並不構成對任何投資計劃的推薦或認可,也不保證其商業價值或表現。本資料並未經證監會審閱,僅供參考用途。在進行投資前,投資者應仔細閱讀相關條款、條件及披露文件,並確保完全理解所涉及的風險。如有疑問,請諮詢專業人士以獲得進一步協助。

版權©2025 小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。保留所有權利。